英媒:打压中国?美须了解一个古老格言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金融时报》11月28日文章,英媒原题:美国对华芯片禁令代价 “欲咒人者,打压须掘二穴”适用于所有一心要报仇的中国人。但这个古老格言很难让美国改变既定目标——限制中国获取领先技术,美须放缓这个竞争对手在高性能芯片上实现自给自足的古老格进程。然而,英媒美国政策制定者不太可能完全认识到把世界半导体供应链一分为二的打压必然后果:西方制造商及其客户要承受比预想高得多的成本。
先进的中国芯片和制造技术已成为东西方对峙中军队和武器的替代品。华盛顿想阻挠中国生产先进半导体,美须赌注是古老格巨大的。筹码争夺预示着更广泛的英媒地缘政治对抗。这也反映出美国感到中国的打压追赶速度太快,为之不安。中国这并非美国首次针对中国的美须芯片雄心,新禁令将严重阻碍一大批中国芯片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的古老格发展。然而,这些禁令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在伤害中国芯片制造商的同时,也会增加许多产品的通胀压力。
新禁令给西方制造商带来的风险是双重的。首先,可能造成紧张局势恶化,促使中国实施自己的技术出口禁令。其次,若中国不能更换老旧组件和过时的知识产权,其廉价芯片可能不再适用于美国或其他地方,由此西方制造商及客户的成本都将上升。因为过去5年里,中国已拿下几乎所有消费电子产品和工业设备所使用的廉价芯片的市场份额。中企已占据世界半导体产量的近1/5,大大超过美国。业内人士表示,就旧芯片市场份额而言,中国制造商追赶的速度比任何人预期的都快得多。中国的优势在于能以远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销售芯片。中国制造的芯片被用于世界各地制造的无需最先进技术的产品中,比如汽车和家用电器。美国芯片禁令的成本最终将落在全球消费者身上。结果将是各行各业成本上升,从生物技术、金融、自动驾驶到人工智能等等。曾经进口或使用低成本中国制造芯片的美国公司也将受到影响。
在通胀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企业不太可能继续消化不断上涨的高端芯片成本。禁令还意味着更多老化的美国制造设备无法维修。据统计,2021年芯片短缺使美国经济产出损失整整一个百分点。如今越来越多国家都在确保自己有稳定的芯片供应,同时将对手拒之门外,这样做的代价是让消费者的成本通胀加剧,世界供应链中断的频率越来越高。(作者琼·尹,高锡凤译)
(责任编辑:百科)
- 召开数字产业校企合作座谈会
- 首份民营银行 半年报出炉
- 刘世锦:应率先在上市公司、大型企业中形成ESG评估披露制度
- 雾化电子烟企业:强监管下酝酿外迁
- 连花清瘟大卖,假冒药出现!以岭药业:保留追责权
- #茅台冰淇淋杭州开店吃货排起长队#上热搜 网友:吃了算不算酒驾?
- 晶圆厂纷纷扩产 订单涌入半导体设备企业
- 万达接管屡遭维权的合肥万泓中心 项目烂尾多年能否“浴火重生”?
- 工信部:支持更多符合条件优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 中粮期货:菜油低位运行 没有止跌
- 下周逾500亿元市值解禁,检测龙头解禁超百亿,互联网营销平台解禁比例达64%
- 新能源车保有量破千万 可持续发展需多方合力
- 瑞信股东批准增发22.3亿股新股 拟筹资42亿美元
- 美光业绩给行业带来阴霾美银分析师:芯片股将持续低迷几个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