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爱情的止损点
时间:2025-07-05 18:49:50 出处:百科阅读(143)

为什么要止损呢,爱情因为我们不仅会“分不开”,损点还会“分不彻底”。爱情
明知道不合适,损点但是爱情又害怕分开之后自己是孤独的,孤独太可怕了,损点要开始习惯一个人的爱情电影,习惯座位旁边是损点空缺的,在看到悲伤剧情的爱情时候,没有人安慰你,损点没有人递纸巾,爱情没有人和你一起分享美食的损点快乐,没有人陪你谈天说地,爱情没有人为雨中的损点你送伞,没有人在大雪纷飞中为你披上厚厚的爱情外套,拥抱你,Ta的后座或者副驾可能会变成了别人……夜深了,身旁陪伴我们的只有深沉的月光与浸湿的枕头……在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怀疑存在的意义,感情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开始不知道一天怎么度过,担心是否会找到更合适的,开始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感情,失恋太恐怖了,早知道就不说出那句话了,想到这里,脑海里冒出来“那能怎么办呢?再熬一熬吧。”,如果不分开呢?我们要知道,爱情感受到有多快乐,就很容易感受到有多痛苦,当伴侣之间难以满足彼此的依恋需求时,人们会长期体验到焦虑和不安,这些心绪不宁的体验会致使我们罹患各种疾病。伴侣无法在亲密关系中为对方提供“安全基地”,不仅会对人们的情绪造成负面影响,身体健康也同样可能成为牺牲品。于是我们自然而然的面临了,分开与不分开的矛盾。
终于,下定决心分开了。但失恋以后我们貌似都获得新技能,我们貌似变成了超忆者,零星的回忆总会在不知情的时候涌入脑海,看到星星,想到了曾经在河边看到的星空,“为什么星星一直在这里呢?”“因为,它在等你呀”;看到路边的小狗,想到了我们曾经一起养过的“二胖”,它是否又长胖了呢?是不是还挑食呀,有时候还去诱惑小姐姐,真是个小色狗呀;落日也不知不觉引发了一些想象,我们好像曾经也一起看过落日吧,真美呀,今天的落日会和之前的相同吗?Ta看到了吗?当初在一起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忘记这些事了呢?过去恋爱中的点滴不停地浮现在脑海。痛苦与快乐并存,拆碎了,揉散了,融进了今晚的梦里。
曾经我们或许也会很羡慕侦探剧里的随时叼着烟斗的侦探?现在我们也有机会成为Ta,我们化身为搜资源的强者,开始会通过各种蛛丝马迹来探知对方的情况,长久不动的微博刷起来,Ta换头像了,是否是情侣头像呢?新发的动态,是不是在说我呢?我们分手没多久就发新的动态和朋友圈,是不是为了气我呀?在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代社会,我们花大把时间盯着冰冷的屏幕,妄想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来苟延残喘地维系和对方最微不足道的联系,然后营造出“我还有你”的假象。一句“我想你”似乎可以合理化所有的举动。甚至我们会刷很多的分手贴,复合贴,仿佛这样我们就能感觉到分手是合理的,或者我知道学会这些,Ta就可以回来了。
但没有回音的想念常常是一种煎熬,失恋后的想念像是极具生命力的种子,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人的五脏六腑,越勒越紧。会想念,是因为我们有感情和记忆。感情是想念的根,记忆是土壤。发疯般地想念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最羡慕的就是只有短暂记忆的鱼。感情是人最美好的特质,能爱、会痛,是一种珍贵的特质。可有时真的痛得受不了了,就宁可抹去所有的记忆,幻想自己是一台机器,只要轻轻按下“重置”按钮,就能从头来过。
“分不开”、“分不彻底”是让人难过的,我们会容易陷入情绪的沼泽中,越挣扎会发现被拉的越紧,我们开始意识到要学会及时止损。如何去找到及时止损的点呢?
例如,我在恋爱中一直有一个很清晰的止损点就是知道和对方不可能了,可能我看到了对方和别人在一起的照片,感受到了Ta的冷漠,或者对方明确的给我答案,我会开始删除所有的东西,包括各种联系方式以及我们相关的东西,让自己完全联系不上对方,降低诱发回忆的频率。
而每个人做事情都有一个止损点,是因人而异的。如果原则是我们人生的框架,失去理智后,大脑就会越过“原则”那条边界,任凭感情遨游在无尽的宇宙间。然而这样漫无目的的轨迹终究会停,当损失或痛楚抵达我们无法承受的节点,我们就会自动停下来。这个节点就是爱情止损点,每个人心里一定都会有一个或好几个止损点。在感情中,我们可以逐渐寻找那个模糊的止损点,并逐渐具体化。这个止损点是可以量化的,它可以是你存折上的一串数字,也可以是你每天被占用的时间,或者是你搭飞机往返双城的里程数;它同时又是不可量化的,如对兴趣的退化、与朋友的疏远或者是对梦想的放手,也可能是内心的失望程度。
至于这个止损点到底是什么,就靠大家自我探索了。我们都幻想童话中的美好,但总有些人、有些事让我们无能为力,Ta们好似有无尽的魔力,让我们如飞蛾扑火般甘愿殉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放手和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