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保险日报:73家非上市险企去年净利整体增九成,险企抢食个人养老金业务蛋糕
日前,月日养老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阵容进一步扩大,保险同时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日报除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之外,家非净利金业还扩展到两全保险及养老年金保险等。上市面对个人养老金保险这一蓝海业务,险企险企越来越多险企正在积极备战,去年抢食聚焦相关产品的整体增成储备和开发。
业内人士表示,个人糕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具有清晰的月日养老投资风格和相对稳健的收益,是保险保险业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的优势之一。
截至2月7日,日报已有73家非上市财险公司披露了2022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家非净利金业
去年四季度财险公司整体偿付能力较为充足,上市但仍有7家公司不达标。险企险企此外,去年73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共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752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净利润77.25亿元,同比增长90%,表现亮眼,远超寿险业。
多名业内人士向记者直言,2022年受疫情影响,车险和非车险理赔减少,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改善,整体盈利可观。“尤其是车险,一举回到最好的年代,这可能也是车险行业近十多年来的高光时刻。”
2023年1月4日,银保监会发布一则重磅新规《关于规范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服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正式将“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纳入监管范畴。
此举释放的积极意义是鲜明且多重的。首先,《通知》的发布,是监管部门首次以文件形式对“保险+养老社区”这一业务模式予以承认,一扫此前有关“保险公司不务正业”的争议带来的阴霾,对于正处转型期的人身险行业而言,这释放了一个非常正向的信号。
其次,《通知》从现实情况出发,规范“保险+养老社区”产业链的所有参与方和主体,目的在于最大化保护消费者合作权益,这对于“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意义重大。
当然,与很多政策类似,《通知》的发布也同时让部分人欢喜、部分人忧愁。《通知》延续了“分类监管”思路,防范风险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提升准入门槛,对经营“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根据《通知》第六条,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投资建设、租赁或合作等方式运营养老社区,养老社区应当独立运营,确保风险隔离)的保险公司的净资产、偿付能力、公司评级等都设定了较高的门槛。
这一举将大部分中小险企排除在了“保险+养老社区”业务之外。根据慧保天下的粗略估算,目前只有30家险企符合《通知》要求。
(责任编辑:休闲)
- 午评:指数集体拉升沪指涨0.7% 物流板块表现活跃
- 幻方、鸣石等34家百亿私募今年未备案新基金,平均业绩跌了超10%
- 1076万大学毕业生如何就业?共青团中央回应
- 一季度广西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贸易超440亿元
- 空头突袭!美国数据意外“大爆表” 黄金大跌近20美元
- 苹果推出Apple Pay防欺诈功能 目前仅限于Visa
- 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出炉: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上限12000元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 盛大金禧“爆雷”超190亿 在职销售主管自述贷款冲业绩被套超百万
- 上海嘉定殡仪馆违规不提供服务,3人被问责
- 亚马逊云计算主管:没打算从亚马逊剥离,对各种规模并购都持开放态度
- 商人为拿下工程,向县委书记行贿2238万余元!湖南通报5起行贿典型案例
- 涨停板复盘: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光伏等赛道股午后回暖
- 中国华融清仓华融湘江银行 40.53%股权挂牌价119.8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