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政策利率有两个重要的指标,其中一个是通胀偏离率
播出时间:2022-11-04 20:00:00
主办方:新浪财经 主讲人:李兀,夏春夏春
视频简介:对话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政策中金融研究院院长夏春@夏春-财经智识 ,利率率主要议题: 本次美联储议息的有两最大看点在于鲍威尔发布会,其言论体现了联储内心的个重纠结,鹰派和鸽派都声称找到了支持其观点的通胀蛛丝马迹,鲍威尔的偏离整体言论应该如何评价? 鲍威尔表示,上次会议以来的夏春数据表明,利率终点水平将高于早先预期,政策中持续时间还会加长。利率率对本轮加息周期的有两高点应如何判断?对未来结束加息,高点持续时降息的个重预判是什么? 从美联储内部和学者们多次提及的泰勒法则看,目标政策利率不仅与通胀率的通胀偏离度有关,还受产出缺口的偏离很大影响,对当前美国的夏春产出缺口问题如何看?未来的演进路径如何?
点此看,。
主持人:夏博士已经把这个逻辑讲得非常非常清楚了,已经有大量美国经济的统计数据表明会有这个规律,因为它原来是0%—0.25%,近零利率,现在为了应对通胀,告诉你会加到5%以上。但是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必然大概要降5个百分点的样子才能让经济着陆,夏博士特意用了“着陆”,有可能是软着陆,也有可能是硬着陆。刚才夏博士聊的过程中专门聊到了“泰勒法则”,“泰勒法则”也是在90年代是由泰勒教授找出来的,对市场更好地去预判美联储的目标利率是非常有帮助的,公式大家可能也知道,通胀的偏离程度,因为通胀的法定目标是2%,现在离这个偏离度是比较高的,因为有8%点几。其实联储后来应该也升级换代过,通胀的数据,首先有实际通胀数据,再后来有预期的通胀数据,这样可能更能反映出通胀的真实和法定目标的偏离程度。还有一项是产出的缺口,它赋予了不同的权重。最开始是等权重,都是0.5还是怎么样。目前看来它后来不断地更新版本,从目前来看它可能更看重通胀的偏离度一点。但是作为产出缺口那一项的权重也不会太低,因为这两项任务一直是美联储的法定义务,促进经济增长和促进物价的稳定,用泰勒法则来预判美联储目标利率的时候,想谈一谈另外一个方向。夏博士,您对美国当前的产出缺口问题怎么看?未来的路径会怎么演进?两者综合起来看,可能会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美联储的目标政策利率。
夏春:泰勒法则还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因为美联储也不是一个静态的,这个法则确实在不断变化,如果要去看数学公式,肯定很多人都看得一头雾水。
简单地讲,政策利率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个是通胀的偏离率,包括实际通胀和预期通胀。另外,产出缺口。产出缺口是实际的需求和潜在的产出之间会有一个缺口。这个缺口绝大部分人肯定也不知道是怎么算的,因为他会根据历史的趋势,估计一下它潜在的产出。这个东西是高度技术化的。再就是实际数据的实际需求,现在实际需求还是比较高的,高于它的潜在产出,越高的话就要越把政策利率拉高。现在说5%,我讲了几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会算一下通胀回落的速度。如果回落到一定的程度,这边慢慢加,正好跟它形成一个交叉口,根据历史的经验,超过它一到两个点,其实是可以控制住通胀。历史上面实际通胀真的回落,基本上名义利率要达到通胀的两个百分点。所以,你刚才说的这个5%,也可能加得很慢,通胀下来已经到3%了,可能才加到5%,都是有可能的。
另外,实际需求和潜在产出。现在美国经济受到的潜在产出的制约,我也没算过,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现在实际需求确实是不强的。很重要的一个点是什么?就是美国家庭现在财富的水平依然远远高于在2019年疫情之前,钱发下来,发到后面大家发现都变得有钱了。所以,现在劳工短缺都是有些人不去工作。给劳工发钱,明显补偿的是低收入人群。我们看过一个数据,把美国前1%的收入和后50%的收入列出来,越到下面的人,他们的财富增的百分比是越多的。所以,他们过去几年压抑的需求在不断地释放出来。一般的人讲美国的通胀喜欢讲石油,喜欢讲俄乌冲突,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需求,他的需求很强烈,现在需求和产出的缺口现在还没有弥补。
给大家一个很好的参考,当时Larry Summers为什么能够提前在去年3月份的时候就提前判断要来一个大通胀?他说的是严重的通胀,不是说一般想的5%、6%的这种通胀,他讲的是严重的通胀。他怎么算的呢?就是算了一下你钱发下去以后,还有拜登当时有一些长远的计划,1.8万亿美元,再加上之前的量化宽松,也让老百姓有一个比较强的储蓄,没有花出去的钱,他算了一下,结果发现潜在产出的这个缺口特别大。他根据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说通胀会很高。其实他是得的,现在这个缺口我想应该已经缩小了,通胀也从高点回落了,这个缺口应该已经大幅地缩小了,只不过还没有真正到利率加够的程度。所以,只有把利率加上去,和这个公式慢慢匹配,里边有很多系数。这可能也是美联储在背后做的计算的一些逻辑。
美联储实际上是一个很学术的机构,有大量的人在不断地研究新的数据,最后大家来做决策的时候,实际上是要根据这些研究来及时调整。我认为鲍威尔说的5%甚至更高的说法,应该是后面做了这样的一些计算。
(责任编辑:焦点)
- 车位被占,男子叫来叉车把占位轿车扔进河中!警方通报来了
- IE浏览器正式退役,从霸占桌面到“无人问津”,是谁打败了它?
- 燃油车停产倒计时?比亚迪、长征之后,又一车企宣布全面停产燃油车
- 涨价中的光伏玻璃也要“内卷” 规模效应能否稳住龙头优势?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11月22日起闭园
- 昌平区新增1例确诊病例,住在天通北苑二区,风险点位公布
- 英媒:近70%受访主要学院派经济学家预测,美国明年陷入衰退
- 上海警方开展新一轮集中打击整治行动 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
- 苏宁易购在内江中院被申请破产?回应:案件不涉及苏宁易购集团,申请人与苏宁易购并无债权债务关系
- 农业农村部:我部正加快推动渔港管理条例的制定工作
- 兰格报道:期螺、现货、钢厂出厂价全线走跌 钢价回落风险加大
- 超1500亿资金热捧宁德时代定增?结果还要等一等
- 中国石油专项整治违规吃喝:从一顿饭一杯酒抓起堵住“局”
- 油价正式突破10元大关,新能源小型车将加速崛起 | 油价10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