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时间:2025-07-06 02:20:51 出处:热点阅读(143)
目前,成绩单辉瑞、跨国强生、药企罗氏、上半诺华等各大跨国药企陆续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财报,年出不出所料的成绩单,2021年增速第一(同比增长95%)的跨国辉瑞凭借新冠疫苗和新冠药物的增长依旧稳坐MNCTOP1,上半年迎来近60%的药企增长。
从各个业绩报表可以看到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状况及业绩外,上半也能从中窥探到企业的年出战略调整。从1月强生更换了十年的成绩单全球CEO,到6月底诺华宣布将剥离山德士计划裁员8000人,跨国跨国药企在主动“求变”中。药企随着竞争环境的上半变化,准入政策的年出调整,以及竞争对手的挑战,跨国企业加速剥离非核心业务,更加聚焦发展。
上半年业绩增长强劲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跨国药企营收TOP10名单中,除诺华以外,其余九家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增长,其中辉瑞营收同比增长59.81%,表现最为亮眼。而净利润方面,默沙东同比增长74.72%,反超夺魁。辉瑞以70.2%的增长紧随其后。但营收Top10的企业中近半数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呈负数,其中阿斯利康净利润同比降幅最大。
具体来看,得益于mRNA疫苗Comirnaty和新冠口服药Paxlovid(95.85亿美元)的亮眼表现,辉瑞营收、净利润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上半年,辉瑞实现总营收53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60%;实现净利润177.69亿美元,同比增长超70%。公司称,目前正在与BioNTech一道努力扩展其在各国的适用人群和加强针的使用。同时,他们还开发了针对BA.1和BA.4/BA.5的二价候选疫苗,以不断增强抗击变异株的能力。
默沙东K药、HPV疫苗持续发力,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304.94亿美元,扣除汇率影响同比增长41%。上半年,默沙东制药业务收入268.63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中国区接近25亿美元,同比增长51%。默沙东制药业的收入还是依靠Keytruda、Gardasil/Gardasil 9和新冠药物Lagevrio的强劲销售增长所驱动,三款药物合计贡献176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57.8%。
而雅培得益于新冠病毒快速检测产品拉动,诊断业务快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业绩增长率达11.96%。赛诺菲增长率也达14.2%,值得一提的是,赛诺菲中国区增速已经实现与美国增速齐平,超过其全球增速水平。
新冠之后的百亿品种是谁?
值得警惕的是,辉瑞2022年第二季度新冠疫苗销售收入88亿美元,比之第一季度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收入锐减50%。
据药智网统计,其他新冠疫苗生产企业,如强生(Ad26.COV2.S)、阿斯利康(Vaxzevria)、Moderna(Spikevax)三者销量在进入了2022年第二季度后,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下降。
有行业人士认为,跨国药企可持续竞争力,还是要看企业非新冠产品的盈利能力。
默沙东K药(Keytruda)以绝对优势成为了除新冠产业外全球收入最高的单品。2022年山半年,Keytruda同比增长近30%,上半年实现100.61亿美元收入,在NSCLC、三阴乳腺癌、肾细胞癌、头颈鳞癌、MSH-I等关键癌种的持续渗透并维持了市场优势。K药被视为是下一个有望突破200亿美元的超级重磅炸弹药物。
而另一个百亿品种,则是来自于与K药齐名的艾伯维“修美乐”,2022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达100.99亿美元。虽然从增速来看,其1.7%的增速远逊于K药,但机构同样认为其今年有望继续突破200亿美元。
不断“求变”
同样令人注目的,上半年多家企业宣布终止研发新药。渤健决定停止进行Aduhelm药物的观察性ICAREAD试验,渤健在临床试验登记处表示,终止此次试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该药物并没有得到国家医疗保险覆盖政策的支持。
6月中旬,艾伯维也终止了与马萨诸塞州Morphic Therapeutic长达四年的合作。
除了宣布终止研发新药,以及部分合作外,跨国药企在业务构架上也动作频频,人事调整变动频繁的同时,还在不断出售资产、业务……据了解,2022年以来,诺华、阿斯利康、拜耳等多家大型跨国药企就都宣布过精简、调整业务等动作。其中,在人事上进行的调整更是尤为频繁。
1月,阿斯利康宣布正式成立全渠道事业部,任命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刘谦为全渠道事业部负责人,全面领导阿斯利康中国及县慢病业务部、零售业务部、社区业务部、飞鹰业务部及东五县域市场工作。
诺华于4月初宣布将整合制药和肿瘤两大业务部门合并为一个部门,同时创建两个独立的商业组织——美国创新药部门和国际创新药部门,为此大举裁员8000人。
6月,赛诺菲宣布,自8月1日起将由施旺担任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兼普药负责人。赛诺菲大中华区原总裁贺恩霆博士将于8月1日起就任赛诺菲数字事业部全球负责人。履新后,贺恩霆将在赛诺菲巴黎总部工作,负责定义和实施赛诺菲普药、特药和疫苗全球事业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组合。
业内分析认为,从目前来看,跨国药企组织架构调整、业务线剥离与合并、更换高管等一系列举措已成常态。未来在医药产业加速变革、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跨国药企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以上情况预计还将越来越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