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成功后,又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决定造芯
具体来看,克成Horta计算芯片相当于汽车的功后公司大脑,采用的自动造芯是ARM架构,原因是驾驶决定该芯片2年前就已投入研发。
不过,克成Cruise芯片负责人安桂(Ann Gui)补充道,功后公司他们也在密切关注RISC-V架构,自动造芯因为它开源,驾驶决定能够提供更多便利。克成
需要补充介绍的功后公司是,ARM和RISC-V这两个指令集架构,自动造芯都是驾驶决定构建芯片的基础,它们定义了可以在芯片上运行的克成软件类型。ARM架构之前最知名的功后公司是服务器和智能手机,而RISC-V则是自动造芯更加分布式的AIoT。
通用Cruise的自研芯片,将会在2025年之前上车之前推出的自动驾驶概念车Origin无人车,完全自动驾驶,没有脚踏板也没有方向盘。
目前Cruise已敲定和一家亚洲芯片制造商合作——台积电和三星都有可能,未来将大规模生产其自研芯片。
至于为何要自研,Cruise硬件负责人卡尔詹金斯(Carl Jenkins)明确给出了答案:
两年前,我们花重金从一家著名芯片供应商那里采购GPU。我们量太小,没有议价权。
那时候我意识到,我们必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包括公司CEO凯尔·沃格特(Kyle Vogt)也表示支持,他认为自研芯片能够帮助公司到2025年成本达到最理想状态,届时推出量产自动驾驶汽车也不是难事。
根据此前的公开披露,他提到的合作供应商应该是英伟达。
所以两件事连起来,大概也能知道:黄仁勋家的GPU实在太贵,贵得只能自己造。
纷纷跨界造自动驾驶芯片,为何?
聚焦到自动驾驶芯片,自研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自研芯片可以跟自己的自动驾驶软件系统更加匹配。
马斯克也曾回答过,为何要抛弃老黄家的GPU、自研自动驾驶芯片:
英伟达是一个伟大的公司,为满足众多客户的需求,他们需要做一个通用解决方案。而我们更关心专用设计,专用设计使得软件在硬件上更好运行。我认为这种软硬件整合才是无与伦比的。
例如,英伟达Xavier芯片能分配给自动驾驶的算力不足50%,而FSD芯片却可以把90%的算力用在上面,并且完全符合特斯拉自己的硬件架构。
这也是诸如地平线等自动驾驶芯片厂商认定的机会所在——比起通用计算芯片,有时代级机遇。
其次,自研芯片可以针对自己算法中计算量的大小来优化硬件,从而提高性能。
就比如,特斯拉自研的NPU,通过合并输出通道中X和Y维度上的输出像素,在多个输出通道上并行运行。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并行处理工作,同时处理96个像素。
最后,自研芯片,车企可以自主把握开发周期,自行设计算力需求,无关的通用性接口或者单元也可以舍弃,功耗低,灵活性很高。
举例来看,特斯拉HW2.5版本,搭载英伟达Drive PX2芯片,硬件功耗为57W;而搭载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硬件功耗是72W。
然而,特斯拉自研FSD芯片拥有每秒2300帧的图像处理能力,是HW2.5版本的21倍,计算能力提升了大约7倍。
总结以上,只有自研自动驾驶芯片,车企才能真正掌握智能汽车自主话语权。
跨界造自动驾驶芯片,难在哪里?
首先,在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前期要有足够的积累。
比如国内车厂中,比亚迪就有专门的半导体公司,也透露正在研发制造自动驾驶方面的芯片。但比亚迪绝不是赤手空拳、脑袋一热就决定自研自动驾驶芯片。
他们20年前成立了芯片部门,目前能够生产IGBT芯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车规级MCU芯片等。
华为就不用说了,海思已经在方方面面证明了自我。现如今华为进军智能车,自动驾驶相关的芯片和算力,也是重中之重。
其次,自动驾驶芯片开发成本高、难度大,时间长。
需要同时考虑算法效率和算力、芯片适配性、开发便捷性、车规级认证、能效比等,开发芯片从产 品定义到流片大约需要一年半至两年,到最后量产上车大约需要42个月左右。
需要自研神经网络加速器,做卷积;还需要进行整体架构布局,解决数据频繁存储的问题。
最后,关于自动驾驶芯片的设计,最好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性能要够。
这是因为,智驾的感知和规控需要复杂的AI算法,CPU、GPU需要足够的算力,视觉感知决策需要深度学习。
2、要考虑架构的灵活性和可编译性。
3、要考虑芯片的完整性。
原因在于,算法软件在不断迭代,要保证未来一个芯片能够同时实现感知、规控的所有功能。
所以再看今日通用Cruise的跨界造芯,或许也就不再那么出乎意料。
首先,出于成本、性能方面的追求,有能力的自动驾驶公司一定也在追求更强的芯片话语权。
其次,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软件公司,或者说“方案”公司,如果不能通过硬件级交付,会不会遭遇之前CV四小龙一样的困境?自动驾驶的算法能力,前几年奇货可居,但会不会随着时间而门槛降低?到时候技术公司的核心壁垒又在何处?这是所有自动驾驶玩家都需要回答的焦虑——藏在历史深处的忧虑。
最后,如图灵奖得主阿兰·凯说的,真正有追求软件公司都应该自己做硬件。乔布斯信了,于是有了今天的苹果。马斯克也相信,于是有了今天的特斯拉。
所以在自动驾驶领域,“跨界”造芯,应该不会止于通用Cruise……毕竟趋势都看得到,就看有没有勇气和赌性了。
以及有意思的是,自研自动驾驶芯片的玩家不少,却很少听闻自研智能座舱芯片的玩家,又是为什么呢?
(责任编辑:休闲)
- 野村:维持京东健康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84港元
- 汇添富基金经理李彪:挑选养老基金要与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相匹配
- 中国汽车品牌加速崛起,准备好迎接下一个“现代”或“丰田”了吗?
- 中国电建:拟49.42亿向控股股东方面转让所持房地产资产
- 啥情况?美股突然跳水,巴菲特“精准”减持,比亚迪ADR大跌!“宁王”杀跌5天,外资却在加仓,什么信号?
- 东方雨虹李卫国:不要浪费了一切真正的危机
- 摩根大通“死多头”:即便油价150美元,美股也能挺得住
- 美股热门中概股盘前走高,哔哩哔哩涨超8%
- 荣耀赵明:鸿蒙是烟囱式的解决方案,而我们选择在不同体系之间打通
-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为俄石油“低价”进入市场“积极”与欧洲国家商量
- 百度回应萝卜快跑车祸事故:后车追尾全责,与自动驾驶无关
- “65折”包揽90亿定增,实控人抄底?亿纬锂能要动力电池大扩产
- 苹果发布会超前瞻:Apple Watch 更大更贵,可能还有一个大惊喜
-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易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