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物化生等课程注重纵向衔接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完成,义务课程设计中,教育接科学、课程物理、和课化生化学、程标程注生物学等科学领域课程在目标与内容架构上注重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准修重纵加强了对共通性素养的订物等课培育。
4月21日,向衔澎湃新闻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义务修订后的教育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了课程改革,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课程思路清晰、和课化生逻辑严谨、程标程注结构合理、准修重纵重点突出。订物等课
就各科课程来说,语文课程将“文化自信”作为要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历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道德与法治课程秉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理念,强化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要求。地理课程构建了以人类地球家园为主线,以认识全球和区域为知识基础,以地理实践和地理工具贯穿其中的内容框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课程在目标与内容架构上注重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加强了对共通性素养的培育。
此外,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张国华还介绍到,汲取历次课程修订经验,此次修订后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劳动课程以劳动精神为引领,围绕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进一步强调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砺意志。数学课程提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通过学科实践实现其独特育人价值。
同时,课程实施指导进一步强化。为增强可操作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学业质量标准研制、丰富案例、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细化、强化,努力做到好用、管用。如:信息科技课程强调学校信息科技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为学生学习提供场地、硬件、软件、材料和工具等支持与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在应用情境中评价学生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学练活动中实现素养提升。外语课程充分发挥教学提示的作用,挖掘单元育人价值,通过语言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艺术课程增加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具体可操作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多样化,引导学校和教师对学生作出全方位评价。
(责任编辑:娱乐)
- 俄官员:俄罗斯企业开始使用人民币与巴西结算化肥
- Wedbush:首予Roblox“中性”评级 目标价28美元
- 恒大烧钱500亿造的车爆火?传10小时盲订破5万台,网友:望分享神车体验
- 泡泡玛特回购34.48万股,耗资约999.59万港元
- 福建银保监局等部门联合发文 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相平衡
- 任天堂预计本财年利润下降29%,Switch销量降至2100万台
- 上海黄浦区西成里被强制入户消杀?官方:征询居民意愿后进行
- 北京共有高风险地区21个,中风险地区34个
- 奥特莱斯看上了跨境电商 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
- 他赢得大选,可能“是中国的胜利”?
- 欧日领导人即将举办峰会讨论如何减少对华依赖,外交部回应
- Upstart盘前暴跌45% Q2及全年业绩指引不及预期
- 今年中国汽车销量前十:比亚迪飙升,长城沦为守门员
- 华夏幸福累计诉讼、仲裁事项涉案金额约34亿元